《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上市一月,近期荣登京东中国史图书热卖榜第一!豆瓣开分9.3分!
足见大家对这部经典的认可 ,那么这部经典好在哪?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已经成为国人了解国史的经典之作。
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温情、洞见和睿识赋予了这部通史经久不衰、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时隔85年后,商务印书馆推出《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让钱穆先生所守护的民族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老师说:
展开剩余84%这是一部写于国族危亡之际,努力唤起国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的中国史教科书,但经历八九十年,它对历史的分析和叙述,仍然历久弥新。为什么?就是因为钱穆先生采铜于山,冶炼锻铸,能抓住大关节,在对历史大势变化的洞察与叙述中,自成一家之言。《国史大纲》不仅包含了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大见识和大判断,而且一方面“简单而扼要”地把传统中国历史的演进真相写出来,一方面也启迪人们在“旧史通贯”中思考当下中国各种复杂难解的问题,所以它早已“从教科书转变成中国史学领域中的一部经典”。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老师说: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在抗战时期完成的通史著作,代表了他对中国历史的系统见解。钱先生曾提及,中华“偌大一民族”,几千年间“不涣散,不分裂,日滋日大,共同向一历史文化之大目标而前进。又绵延如此之久,而不停不辍”。全书正意在展示这一宏阔图景,认识其跌宕之进程,发掘其内在之精神。书中处处可见深入透彻的史论,也饱含深厚真挚的感情。它在危亡之际激发国人爱惜传统之挚意,也为后世有志认识中国的读者提供必备的参考。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郭齐勇老师说:
字里行间浸透了血和泪,浸透了深厚的民族悲情和历史意识,充满了对过去的思念与敬意,对未来的企盼与信心。
为抗战中陷入绝境的中国军民注入必胜信心
《国史大纲》饱含著者的至情至性,又有浓厚的温情与敬意——这与钱穆先生的成长背景,成书时代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出生于1895年,值甲午战败,国家多难之秋。他曾说,自有记忆以来,亡国与饿死是压在心头的两重阴影,中国会不会亡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国家存亡问题时时刻刻压迫在钱穆的心头。
1931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卢沟桥事变后,局势急剧恶化。“国可亡,而史不可灭。”国史教育亟待加强。
钱穆辗转来到云南,到西南联大任教,教授中国通史。同事陈梦家教授两度力劝钱穆,“宜应时代之迫切需要,为中国通史写一教科书,可使全国青年受益”。从1938年5月起,钱穆利用上课余暇,历时一年,在宜良城外岩泉寺完成了名作《国史大纲》。
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史大纲》后,“学者交相称誉,群推为中国通史之最佳著作”。本书也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为什么大家对简体横排版《国史大纲》期盼已久?
如许多读者所言, 大家都是从阅读繁体竖排版开始读《国史大纲》。对于今天大多数年轻读者来说, 以这种方式去阅读《国史大纲》是有一定难度的。
例如这位读者,就曾经 拿着《新华字典》对照繁体竖排本《国史大纲》阅读,相信这样的读者不在少数。
80多年过去了,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今天许多年轻人都想读钱先生的书,而简体本无疑可以帮助更多新一代的年轻学习进入钱穆先生笔下的中国文化世界。
《国史大纲》三个特别重要的价值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昭军老师总结了三个特别重要的价值点。
什么是国史?和中国史有何区别?
国史和中国史是不一样的,一个外国人不会把中国史叫为“国史”。这就是钱穆先生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钱穆先生写的是国史,是有温情与敬意的。他在北平师范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今天很多学者研究中国史就跟研究外国史一样,把它作为客观的知识、外在的对象,这是不对的,国史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汗水和血肉写出来的,我们要对他们有温情和敬意,要站在中国的角度立场来看国史、来写国史。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里面这么多温情与敬意,很多学者批评他不客观,这是他有一种自觉,国史不同于外国史,指的是本民族的历史。这本书之所以达到抗战时期起到作用,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
国史如何唤起大家的温情与敬意?
要解决现实问题,现实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抗战,就是日本侵华,在亡国灭种的边缘,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学术界要写通史,就像我们写家谱一样,这个家谱是完整的。写通史有一个要求:“通史要通古今之变,通史要通当下”。并不是把中国古代的朝代写完了就叫通史,它一定有现实关怀,解决现实问题。
为什么钱穆先生的通史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
他站在民族文化的本位上,有人叫民族文化史观。的确他强调一个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他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他把整个中国的历史看作是人文化成的历史。他讲,我们这个民族、我们中国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团结在一起,我们这个国家之所以面积不断扩大,都是靠人文化成。大家读了他这本通史以后看到,我们这个民族是一步步靠文化发展起来的。
繁体竖排,简体横排
对照阅读,相得益彰
阅读《国史大纲》,大家可以先读读简体版本,然后再深入阅读学习繁体版本,相信能够在钱穆先生的指引下,领会理解中国历史文化之精华要义。
《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
发布于:北京市极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